
3月12日,一群来自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外籍友人们用一场义务植树活动,将西安原本厚重古朴的城墙装点得春意浓浓。来自乐鱼买球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的博士生李博思正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熟练地挽起袖子,给刚栽好的小树浇水,脸上洋溢的笑容与阳光下昂首挺立的小树苗,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春日图景。
从“伊拉克”到“西安”
八年前,怀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向往与好奇,结束了本科阶段学习的李博思在伊拉克政府的支持下,来到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如果说选择留学中国是一个“奇妙的偶然”,转战西安则更像一场“预谋已久的必然”。

“我早就听说过西安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所以一直想来看一看。”2014年,李博思受友人邀约,完成了这趟心向往之的“古城之旅”。秦始皇在这里一统天下,兵马俑展现着威威秦风;精美的丝绸、华丽的瓷器与独特的东方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包容开放的盛唐气象融入长安人血脉中;青灰色的石墙,红色的瓦砾筑成一座座城墙;回民街有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三天下来,李博思深感西安的历史文化之“重”,同时,西安人“厚重”的性格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北京、上海、海南等等,看过不同的景色,每个地方的人都很有意思,但唯独西安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西安话我虽然听不懂,但西安人说话的神态语气,让我能感觉到他们是在欢迎我。”
正是这场“短暂的邂逅”,让李博思爱上了西安,进而将西安作为了自己读博的首选城市。2017年9月,李博思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成为了乐鱼买球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的一名博士。
“洋女婿”有颗“中国心”
最初的“门外汉”如今已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中国通”,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李博思不仅习惯了说汉语、写汉字,还成功拿到了汉语水平考试四级证书,成了伊拉克留学生里的“兼职翻译”。最近,他正忙着向汉语水平五级考试发起冲击。
其实,除了留学生的身份之外,李博思和中国的牵连远不止于此。三年前,他与山东女孩林纯相识相恋,在经过丈母娘的重重考验后,最终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婿”。提起妻子,李博思微微笑道,“我的妻子是一个温柔、善良,很会包容人的女孩”。每逢假期,夫妻俩就会背上行囊去旅行,他喜欢拿着相机记录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所见所闻,然后分享给伊拉克的家人和朋友们。

李博思在丈母娘家里度过了三个“年味十足”的春节,一提到过年餐桌上的美食,饺子、汤圆、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李博思就乐得合不拢嘴,丈母娘做的牛肉饺子,他格外爱吃。更为有趣的是,“每年过年,我都会收到岳父岳母给我的压岁钱,在来中国之前,我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习俗,这让我感觉很意外,也很温暖。”现在,夫妻俩已经有了一个四个月大的混血宝宝,看着儿子的照片,李博思满眼幸福地表示,他的心现在在中国,并且再也离不开这片土地了。
不一样的博士生活
在师大开启博士生活已半年有余,李博思越来越习惯现在的学习生活节奏。闲暇之余,他会一个人去学校的不高山上散步,或者坐在昆明湖旁的椅子上,享受师大校园独有的宁静美好。
当然,更多的时间,李博思都花在了实验室里。因为看文献太过专注而忘记时间是常有的事,他说:“我们目前还在预示实验阶段,主要以文献学习为主,大家都很努力,我可不能拖后腿。”李博思目前正致力于对鱼的DNA损伤进行相关研究,会选择这样的课题,也是因为彼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曾给当地环境带来过不小的影响,他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用于改善现状,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基于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和兴趣,即便博士阶段的学习枯燥辛苦,但李博思始终保持着信心满满,踏实勤奋的状态,从未懈怠。
同在一个实验室奋斗的汪青青,对与李博思的第一次见面记忆犹新,“当时,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有绅士风度,甚至有些腼腆内向。但相处久了就发现他很热心,只要我们有需要随时都会帮助我们。他还很幽默,聊天的时候会说一些笑话,大家都很喜欢他。”
如今,曾经青涩稚嫩的小伙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成熟稳重的青年。谈起以后,李博思拿出了手机里的全家福照片轻声说道:“我真的很喜欢中国,很感恩现在的生活,我会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最好能在西安找到一份工作,把妻子和儿子都接到这里来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