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到莫润阳副教授之前,我一直以为物理教师都是不苟言笑的,尤其是女性老师,定是严肃古板的。然而,见到莫润阳之后,这种想法不再存在了。知性而雅致,亲切而温润,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物理教师莫润阳。
错过谁,也不能错过她的课堂
2000年4月,莫润阳到乐鱼买球“陕西省声学应用研究所”工作,同年进入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开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没有教学经验的莫润阳第一次上讲台的时候,本来准备两节课的内容,结果太紧张,语速太快,还没下课就全部讲完了,“当时面对一教室的学生,真是感到手足无措。”正是有了这样的“第一次”,后来,莫润阳在每一节上课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往往一节课的内容,她都要花几个课时来备课。
莫润阳一直坚持给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她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大学一年级开设有力学课程,怎样让对高数还没有概念的学生用高数来解决力学问题呢?“我努力让学生转变高中习惯的从特殊到一般现象分析的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物理从一般现象考虑的方式。”“莫老师上物理理论课的时候,总是插入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和作用的例子和一些科学家有趣的小故事,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轻松和活泼。莫老师在课堂上从不点名,但她的课堂几乎没有人翘课,错过谁,也不能错过她的课堂!”莫润阳的学生鲍彩虹说。同时,在上实验课时,莫润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一些感兴趣的实验,使他们在课后还记得上课的内容。
做学生真正的“心上人”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不只是学习,身心健康更重要,它是第一位的。”对此,莫润阳深有感触,之前她带过一位女研究生,学习成绩非:,实验能力也极强,却不喜欢说话,与他人交流或合作都有困难,她几乎不相信任何人。“我得到了这位学生的信任,她有什么心事就会向我倾诉。但遗憾的是,这位学生最终因病退学了。有时候,在能力范围内,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心里会非常难过。”
在课堂上,她经常告诉同学们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如果心情不好就去操场跑步,如果心里有气,就把操场上的树当成是沙袋吧。莫润阳经常关注学生内心的变化,同学们也更加信任她。“莫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还经常帮我排解内心的一些困惑,教我们人生的道理。”她的学生吴江英说。
“平等”是莫润阳在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中,一直追求的教学理念。“我希望同学们可以跟我一起交流、探讨,而不是只是听我说。”课后,学生们总爱围在莫润阳身边,经常问她一些课堂以外的事情,或是探讨学习方法和物理学专业发展前景。每次莫润阳都会耐心解答,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还会建议同学们应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
走在师大校园,她的学生只要在路上看见莫润阳,就会上前像朋友一样地拍她肩膀,和她轻松地聊天,告诉她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课下的莫老师更像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喜欢和她没有任何顾虑的交流。”鲍彩虹说。
“学生大道理都懂,育人不是刻意的育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做他们的表率,感染他们。”
鼓励本科生敢想 敢做 敢创新
谈到科研,莫润阳表示忧心:现在有些研究生在做科研时,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差,是因为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大量接触科研,没有养成发挥主动性的习惯。她认为科研应该从本科生抓起。
莫润阳带领本科生做科研时,只是给出课题,完全让学生自己做,遇到问题先小组讨论,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她发现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开阔,创新能力很强。“其实本科生是一块璞玉,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敢想、敢做。”多年来,莫润阳带本科生一起做科研使她深有感触:现在老师做和想的太多,学生做和想的太少,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付诸真正的实践;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学生群体里是最有潜力的,可挖掘的很多,只是缺乏指导和科研的意识。
踏上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作为一名女性,在物理教学研究方面能够一路坚持下来值得敬佩,问及莫润阳是如何坚持并做到的,她坚定地说:“女性想要做出一定的成绩,肯定要比男性付出的多,如果选择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好,踏上这条路,只能往下走。”
由于工作繁忙,莫润阳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提到自己的女儿,她感到非常抱歉,觉得对女儿照顾太少。“上学期女儿高考,都没时间陪她,女儿虽然也理解我,但难免会有一些抱怨。女儿对我怨气很大时,甚至把我的名字写在纸上贴在沙袋上使劲打,以此出气。”
教学科研这条路不可能平坦无阻,需要克服许多问题,莫润阳近几年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也不休息。她经常周末出差,有时候周日凌晨一两点才下飞机,回到家三点左右,睡一会儿就要赶第二天早上八点的课。莫润阳的同事郝长春说:“莫老师平时很忙,工作认真,希望她注意身体,多休息。”
2012年,莫润阳获得主持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的一项科研项目,“这个项目的获得是一个意外收获”,在乐鱼买球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在该项目没有委托给任何方之前,莫润阳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给他们展示我们的实力,证明自己的团队能做这些事,最终争取到这个项目。
“去闯去梦去后悔,你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莫润阳时常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和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