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逆境里有两种趋向,一种是懦弱,一种是倔强,而我就是后者。”化学化工学院的副教授刘静说,“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努力不做最后一名”
1998年,刘静考入陕师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回忆起自己“攻克”化学的经历,刘静直言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痛苦,“可能我并不聪明,但自己不服输,再痛苦的事也会过去的。”
刘静对任何事情都持之以恒,“坚持”是她最喜欢的两个字。刘静本科生时期的导师张颖说,“初次见她,感觉特别单纯,不好功利,做事既踏实又努力,整理记录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方案都非常认真。”
在读博期间,刘静参与了房喻教授小组的“含二茂铁基小分子有机胶凝剂的设计合成及其胶凝行为研究”的科研项目。为了实验,刘静几乎奉献了所有的节假日,甚至连续几周晚上两点多睡,早上七点起床。是什么让她坚持下来的?刘静毫不避讳地说:“我只是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最后一名,虽然我不是特想做第一名,但绝不做最后一名。”从始至终刘静都没想过放弃学化学、放弃实验。在她的眼里,做科研很有意思,它最大的乐趣在于每天都在挑战。
2008年12月,刘静获得乐鱼买球工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研究的是细小的水下化合物,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证实了该物质的存在。刘静透露,如果这个课题迟选一年,就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成果。因为在实验结果出来之后,论文还没发表时,一较为权威的刊物上有人发文章说此化合物是不可能存在的。“化学实验就是没完没了,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有时刘静做一两个月的实验,都不会有任何收获,但她却一直坚持着,从不放弃。她说,自己是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无数次的失败都抵不过一次成功的喜悦。
实验室,刘静的半个家
从留校任教至今,刘静已经在实验室里已经度过了十一个春秋,实验室对她来说已然是半个家了。刘静的学生全静苗向我们透露,刘静在怀孕期间牵挂最多的仍是实验室,担心学生在实验中出事故,还坚持到实验室来,叮嘱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家和同学们视频,共同讨论关于实验的问题,给学生指导。在读博士雷海瑞说,在平时学习中,刘老师经常给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身体最重要,有好的身体才能把科研做好。
家有家风,实验室也有实验室的门风,怎么样的老师就会形成怎么样的“门风”。刘静做事严谨细致认真也带动实验室形成了严谨、自觉、认真、细致的“门风”。同时,化学系的压力大,任务重,一周只放周日下午半天的假,她的学生都自觉遵守,当然作为老师,刘静也以身作则,没有重要事情几乎不迟到不请假。
在刘静的实验室,门上、墙上都贴着写有“走时关电、关水”、“注意戴眼罩”等各种警示和提示标语,“在实验中一定要保持冷静、细致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每一个步骤都要在脑中清晰地过一遍,然后开始实验。”
生活中的刘静也保持着自己在实验室中的作风,即使是在网上买东西、填退货单或者评价她都一丝不苟,把理由一二三条等详细地列出来。“其实有时也没必要这么细致,但已经养成了习惯,否则就会感觉很难受、不踏实。” 与刘静亦师亦友的张颖说:“如果刘静说喜欢化学,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她心境很平和,是一个执着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服输,是性格成就了刘静。”
作为为数不多的入选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青年教师之一,她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刘静谦虚地说道:“我们学院其他老师都很优秀,我在科研方面可以说刚起步,像个小学生,对于这次入。抑荒芩岛苄以,其实即使没有这项支持,也会一直做下去。”
教育就是传承
回顾这些年的研究工作,刘静说“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化学,喜欢上科研。”谈到刘静为何会这么喜欢化学、喜欢实验,她告诉我们,是老师让她爱上了化学,遇到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初中,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初三初次接触化学,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很差,没有给学生提供做实验的机会,只有老师做实验演示。当时这位老师讲解“熔解热”实验,浓硫酸溶在水里放热,试管发烫,坐在讲台下的同学观看不明显,老师双手不停地倒换试管,表示很烫,一男生冲上去帮拿才知道其实不烫。老师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为了使学生记住这个实验做出这样的表演,让刘静很感动,从而更认真地学习化学。
对于教育学生,刘静一直坚持的理念就是善待学生,这是她从自己的老师身上学到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刘静师从房喻教授,“房老师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她说。 2006年,刘静申请了一个去台湾国立中山大学的学习机会,当时,房喻老师已经是校长了,当天还有会议,但在刘静上飞机之前赶来给她一张写满字的纸张,上面清楚地写着坐飞机换乘路线、去学校的路线、准备的物品等等。看到这些嘱咐的话语,刘静感到非常温暖,“当时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房老师这么细心,我真的没想到”。
目前刘静带6名研究生,并带本科生课程,担任本科生导师。“刘老师每学期开学都会主动找我们聊天、谈心,询问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疑问,并给我们指导。”2011级化学专业的马欢说。“因为我在当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与关心,所以,我会像我的老师对我一样,善待学生,关心、关爱我的学生。”刘静说。
去年刘静“升职”做了妈妈,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她说,实验室和孩子一样,都带给我幸福,只是后者来得更平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