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多名中小学受助生,4万多元的善款,200余名爱心志愿者,很难想象,这个叫作“龙的传人”的爱心公益奖学金组织(以下简称“龙奖”),其发起人竟然是一位在读博士生。她就是乐鱼买球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张京京,她说:“我们的公益项目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希望孩子们不会因为贫穷而辍学”。
为爱而生的“龙奖”
张京京出生在农村,曾因贫困差点辍学,但由于成绩优异,高中毕业之前多次得到当地政府和热心人的资助,这件事情一直让她感念在心。最终她通过努力考上了西北大学,并在乐鱼买球继续读研、读博。在大学期间,张京京利用学习之余兼职赚取学费,并把省下来的一些钱捐助给贫困儿童,她说:“我以前受到过社会的帮助,现在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正是这种理念,让她萌生了创立“龙的传人公益奖学金”的想法,其初衷是改善中小学缺少奖学金的现状,激励优秀贫困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传递爱心、立志成才,进而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
2012年1月23日,张京京与父母用800多元建立了“龙奖”。“龙奖”因创始年为龙年而得名,后来逐步依托乐鱼买球研究生院成立社团,并筹备进入“陕西省青年组织中心”。 尽管建设组织的过程很辛苦,但张京京表示,只要能让社会关注到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不让他们因贫穷辍学,她就很满足了。 “龙奖”的运营经费一部分来源于爱心人士的资助,一部分是志愿者和孩子们制作工艺品的义卖所得。其网络平台的搭建在不断完善,志愿者可以在网上公示栏全程监督“龙奖”每一笔款项的使用情况。“每一笔善款和活动经费都是公开的,平时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我们也用来给受助孩子买礼物了,尽量将所有善款用到刀刃上”,张京京说,“龙奖是为爱而生的,也将负责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承载感念的信件
“姐姐,你们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姐姐,我长高了”,“我会写自己名字了”……眼前一封封早已发黄的信件,承载着满满的爱。这些满载谢意而又朴实真挚的信全都来自受助孩子们,学生中有的刚刚学会用笔,有的是找老师代笔完成的。
2012年冬,张京京一行人来到蓝田县孟村镇东村小学,在跟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稍显特殊的小男孩。他很不合群,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隆冬腊月也没有穿袜子,当其他孩子都笑容满面地玩耍时,唯独他仍然低落。
小男孩今年6岁,才出生不久父母就失踪了,他一直由75岁的奶奶看管,“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从来没有笑过”,那里的老师说。了解情况后,志愿者们试图打开孩子的心扉,带他进城玩,给他买新衣服穿,利用专业优势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在团队准备离开时,张京京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给了孩子的奶奶,就在这一刻,小男孩仰着脸望着张京京,释然地笑了,虽然很腼腆,但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幸福。“这个孩子的笑容,仿佛是积压了很久似的,很少见,很难得”,“龙奖”社团主席黄玉娇说。在张京京一行走后的一个月,孩子写了一封信给她,信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姐姐,谢谢你们”,不知道是找人代笔还是孩子自己写的,用的纸张已经陈旧到发黄了,感觉像压在箱底很久似的。张京京说:“在那样的家庭,用纸相当困难。在城市上学的孩子,体会不到纸张的珍贵,纸上随意乱涂乱画的行为在农村简直就是一种奢侈。这张发黄的纸肯定被珍藏了很久,一直舍不得用,现在才用来给我写信”。
一句朴实真挚的感谢,一份弥足珍贵的信件,让张京京感动万分。每次公益活动,她都到场为受助孩子“加油打气”,在她和她团队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瘦弱的小身板也有了厚衣服穿,脸上都渐渐绽开了笑容,青春与阳光在孩子们的小脸上荡漾。张京京团队所做的每一份努力成效不断,爱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应。
爱让“改变”看得见
“很多贫困孩子其实是有心理疾病的,他们有的孤僻,有的很极端,但这并非孩子们的错,我们创办“龙奖”,就是希望矫正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们的“改变”看得见。”张京京笑着说。
坐落在宝鸡红河谷山区的宝鸡眉县营头镇明德小学,是“龙奖”的主要资助学校之一。2013年夏,张京京和爱心大使们回访学校,乘车准备离开时,一个小男孩一直站在车旁,车开动时志愿者们透过车窗,发现男孩追着车跑了好一会儿,边跑边抹眼泪,久久不愿离开。志愿者黄玉娇说:“京姐和大家真的很努力,很尽心,看到这一幕我很感动,觉得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个小男孩是受助过的学生,此前是学校的“刺儿头”,偷、抢、打架,“无恶不作”。张京京了解情况后,得知这个叛逆沉默的孩子是为了分担父母的担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才去偷去抢。而且学校只是一味地排斥他,并未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张京京和志愿者们试着去引导小男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刚开始,孩子有些抵触,一番引导之后还是不爱说话,但却不再去做坏事了,这些细微的改变让张京京感受到了希望。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逐渐成长,老师们也反映他转变巨大,像是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这就是“龙奖”的爱,公益的爱,让每一位受到关注的孩子成长起来,让“变化”看得见。
现在,“龙奖”的足迹已经遍布新疆、陕西、吉林等地,张京京准备以西安为中心,在更多的地方建立子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帮助。被问及是否想让“龙奖”做大做强、遍及全国贫困地区时,张京京却说:“我想帮更多的贫困孩子,但我不想让‘龙奖’做大做强,我希望不再有人需要资助,不再有人上不起学。”有人说,能致力于公益的人都是伟人,而张京京认为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做公益的也是普通人,公益之路她将一直走下去,直到大家不再需要“龙奖”。